2016年是元大都建城740年,也恰逢首都博物館建館35周年。值此契機,首都博物館承辦的“大元三都”展覽于2016年9月9開幕,免費向公眾開放。展覽將持續到2016年12月9日。此次展覽從全國十四家文博單位借調了160余組件精美文物,圍繞元大都、元上都和元中都三座都城展開,試圖通過文物重現三都的冠蓋滿街、商賈云集和富庶繁華。
展覽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設邦建國,以為天下本”,即以三都建設中的著名設計師和建筑家為切入點,從統治者和規劃者的視角入手考察都城的選址與建設。第二部分為“只隔紅門別是春”,重點關注元朝皇室貴族的生活,通過朝會、宴會、兩都巡幸和祭祀等片段來重現元朝貴族生活。而最后一部分則將目光從皇室貴族轉移到平民百姓,通過“大都十萬家”來窺視元朝平民的衣食住行,娛樂以及信仰。
正值展覽期間,記者和此次展覽內容策展人聊了聊“大元三都”背后的故事。
“大元三都”展覽展廳。
看著不起眼的文物也應該得到關注
記者:此次展覽分為三部分,為什么會著重選擇這三個方面?在策劃這三個方面的展品時,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和挑戰?
首都博物館:北京的都城地位由來已久,從遼南京、金中郡,到元大都,北京逐步上升為全國政治中心??梢哉f元大都的建設是北京城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上的重要歷史節點之一。如何展示元大都是展覽考慮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古代都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學者顧炎武的《歷代宅京記》,甚至更早。近代考古學的引入,拓寬和加深了這一主題的研究。在展示元大都的時候,我們需要將學術研究的成果普及給觀眾。近年來元上都、元中都的考古和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元上都還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將元大都放在中國都城建設史、放在北京建都史,以及元代都城制度的范圍內進行解讀,更為合理和科學。同時,考慮到人是一切歷史的創造者,有必要突出人的主體作用。所以選擇了這三個部分。
展覽需要展品來支撐,并表現主題。從現有的文物情況看,由于元上都、元中都和元大都都進行了考古發掘,而且各地元代墓葬考古也有很多,出土的文物數量還算可觀,困難在于收集足夠的材料,搞清楚文物的收藏單位和保存狀況,結合展覽主題,確定文物展品的取舍。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文物收藏單位對于出借文物的考量不同,文物保存狀況也有好有壞,檢查文物情況還需要深入到庫房重地,可以說,困難主要在于協調不同收藏單位以使用展品上展。
記者:在此次展覽中,既有首都博物館的館藏,也有從全國其他博物館調來的展品,在這些展品中,有哪些藏品特別值得關注?
首都博物館:這次展覽得到了十四家文博單位的支持,他們慷慨地借出了展品,從展覽主題來說,每一件展品都是我們精心挑選的。從觀眾角度來講,每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這個人認為重要的,在另一個人考來未必感興趣。從本意上講,我們非常不愿意進行這樣的區分。大元三都展是一項文化展,不是藝術展或者亮寶展。雖然,我們認識事物總是從形象的具體事物開始。一些器物——基于藝術的或文化的原因——可能給人的印象更為深刻。例如蒙古族婦女的姑姑冠、敖漢旗的金器、靳德茂墓的彩色陶俑等。但是,我們仍舊希望觀眾從整體上把握展覽,希望觀眾給那些看著不起眼的文物一定的關注,比如元代的鐵煤爐,它出土于元大都遺址,是一件元代大都已經以煤為燃料的重要歷史物證。
從生產力水平看,上流社會和無名之士差別不大
記者:由于歷史的選擇性,以及社會精英對于歷史的把控,往往關于平民的歷史痕跡很比較匱乏,留下來的文字、物件比較偏向于社會上層人士。在這次展覽的籌備中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一個這樣的展覽,如何能兼顧“上流貴族”和“無名之人”?
首都博物館:社會發展中會形成不同的社會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占有的社會財富不同,反映到文物展品方面,高等級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比較多,低等級墓葬中則較少。傳世的畫作也普遍是官員或者其他社會地位較高人員的作品。這一點毋庸置疑。在展覽中兼顧兩者并不容易。展覽中絕對嚴格的按照社會地位和出土來源展出文物,會出現不平衡。但是,從社會生產力水平來講,上流社會與無名之人在消費器用或者器用類別上差別不像想象的那么大。盡管,從生活方式上看,上流皇室貴族依靠貨幣稅收、實物稅收以及勞役生活,屬于純消費階層,平民百姓則自食其力。不過,貴族墓葬中常常出土很多下層人物的形象和相關器物,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難題。
元大都的設計值得如今的城市規劃部門借鑒
記者:能否談談元大都和今天北京城的關系?今天的北京,有哪些部分繼承了元大都的城市規劃,又有哪些部分發生了變化?
首都博物館:以道路為例,元大都的設計采用了《考工記》中的營國思想,按照《考工記》的思想,營建都城的時候,在都城的內部要修筑九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和九條東西走向的道路。南北走向的道路稱“經”,東西走向的道路稱“緯”,“九經九緯,經涂九軌”。一軌,是一輛乘車的軸距。九軌,是指九輛乘車。能夠馳騁九輛乘車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今天北京舊城(二環路以內)的主要道路還是大都時代的延續,只是拓寬、延長了而已。干道之間,分布纖細的火巷和胡同。今天的東四、西四、南鑼鼓巷一帶,專家考證,基本是那時的遺存。大街和胡同大都是筆直的、平坦的,而且絕大多數是采取東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則。如今北京城在街道規劃時也基本是這樣的原則。
當然,隨著北京城市的發展,為了適應現代社會,也進行了諸多的改造。僅僅從城市規模上,現代北京遠遠超過了原來的都城范圍。最主要的變化是從一個以城墻為依托的封閉型都城,演變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大都市。這不僅是形而下的物質轉變,更多的是思想層面上的變化。
記者: 在展覽宣傳中有這樣一句“對于當下的首都建設和城市生活,我們還需要以史鑒今,去解讀古人的諸多智慧?!蹦芊裾归_談談這個問題,對于今天的北京,有堵車和霧霾問題,人口過度膨脹,許多城市問題都在北京涌現。大元三都當時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有什么可取之處,有什么值得今日之北京,也包括其他城市,借鑒和學習?
首都博物館:元大都都城建設的最大特點是平地起新城。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金中都城的被捕建元大都,完全排除了舊城對新城的限制。套用最新流行的詞匯,這就是一種比較自由的頂層設計。而且,具體到城市建設規劃,雖然由劉秉忠等人負責,但是最后的方案都是經過最高決策者忽必烈點頭首肯。
首都建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建設,它除了普通的城市功能之外,還承擔著全國政治中心、軍事中心、文化宗教中心,某種程度也是經濟中心的職能。從抽象的角度,它的建設需要傳遞出政治信息,比如左祖右社的格局安排、臺省文廟的安排等等,傳遞出以農立國、尊祖敬宗、崇信儒學的傳統治國理念。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它需要安排好中央機構、地方機構、城市其他管理機構以及居民之間的空間關系。
可以說能夠將都城的核心功能、自然歷史地理以及居民生活需要等因素綜合起來,加以通盤考慮,是元大都最值得今天的城市規劃和決策部門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